距离“工业强市”,珠海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今年前10月,珠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5.3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4+3”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970.85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80.6%。
珠海提出“工业强市”的目标已有多年,早在2006年就写入城市发展战略。如今,珠海又进一步明确,打造“4+3”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
珠海的“二次创业”也正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谋求推动产业与科技融合,加快迈向万亿“工业强市”。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新时代新挑战,珠海应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高度集成。尤其是要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珠海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重塑科创新动力
今年1-10月,珠海七大支柱产业中新能源产业集群持续领跑,同比增速达28.2%。此外,智能家电、集成电路产业、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1%、22.2%、2.5%、4.3%。2022年,珠海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已超过500亿元,虽然总产值与千亿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仍有距离,已然成为增速最快、最具潜力的“黑马”产业。
新旧动能转换关口,珠海正前瞻布局新型储能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事实上,珠海发力新型储能并非“一时兴起”。10年前,珠海便在产业引导政策中提及储能产业,2022年以来更是逐渐加大政策推动力度。
时间来到今年11月,珠海收获了一次“成长”。在2023能源电子产业大会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珠海市与海四达年产6GWh储能电池项目、广东鸿钧7.2GW异质结新型高效电池项目、鹏辉能源10GWh储能电池及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曜灵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材料装备制造及应用项目、恩捷新材料三期项目、埃克森新能源储能电芯项目等10个新型储能行业龙头公司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在珠海的新能源产业森林中,除了已经集聚一众储能行业中下游环节龙头公司,珠海冠宇、鹏辉能源、埃克森新能源、纬景储能等电池制造代表企业,此外还有先导智能、科恒股份、海博思创等锂电设备制造及集成应用代表企业。
针对储能产业上游较弱的痛点,珠海积极“补链”,正建设支撑300GWh锂电池产能的锂电上游材料专业园。目前,珠海新型储能投资总额达884亿元,到2025年预估新增产值为1532亿元。2022年珠海新能源产业R&D占全市15%,高于同期全市现代产业总体研发投入强度0.3个百分点。
“珠海储能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也有充足产业用地支持新企业、新项目的发展。”珠海市委常委、珠海市政府党组成员覃春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珠海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从上游矿产加工、电池材料、装备制造到电芯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布局液流储能、钠离子电池等领域,为珠海新型储能打下良好产业基础。
产业集群崛起背后,离不开企业培育。近年,各大城市把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多寡看作是衡量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成为各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工信部公示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显示,广东共有658家企业入围,珠海43家企业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4,仅次于深圳、广州和东莞。
不久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派诺科技”)在北交所上市,这是珠海今年以来的第五家上市公司,至此珠海A股上市公司增至40家,市值超5000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四。
“珠海正全力打造大湾区新兴的科技创新城市。”珠海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表示,珠海高端要素加速集聚,高校实验室、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资源丰富活跃,珠琴澳跨境协同创新体系正在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在地级市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二。
进阶城市新能级
在刚发布不久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中,珠海被委以重任赋予珠西“核心城市”的角色,与中山、江门和阳江3个增长极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与其他都市圈不一样的是,珠西都市圈直接瞄准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这也正是珠海的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以来,珠海的先进装备制造正在不断刷新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记录,创新动能十足。以位于珠海高栏港的涉海企业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领衔的“3500米级超深水高压海底管道研制及产业化”项目为例,珠江钢管技术中心黄克坚博士介绍:“此次3500米级超深海管线用直缝埋弧焊钢管制造技术取得新突破,打破了数项国外垄断的特种钢管卡脖子技术,助力‘珠海造’走向全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所长安然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珠海应积极引进培育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和配套服务企业,补强海工产业链条,形成以成套海工装备为核心、以关键配套为支撑、以链条式服务为特色的海工装备产业链。
跳出珠江西岸从更大范围看,珠海也挑起大梁,今年10月,珠海组织召开首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圆桌会议,意在“链”接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沿线主要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间的产业科技联动发展。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表示,珠海计划年内新增高企超600家,推动600家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同时,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澳门精准联系人作用、珠海产业腹地作用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制度优势,加强内地与葡语系国家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合作上的联动,构建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
将珠海放置于更大格局下观察,如何强化与港澳协同发展,亦是珠海面临的重要命题。
借助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的独特优势,珠海正全力推动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进一步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产业链、服务链,提升港珠澳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效率。
截至今年10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人员总数达3600万人次,车辆750万辆次。其中,港澳居民出入境总数达1980万人次,占比达55%。今年相继实施的“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带动下,口岸出入境车流量已达235万辆次,14次刷新单日车辆通行纪录。
同时,港珠澳大桥也让企业的商务交流合作更畅顺。“大桥开通之后,境外客户到访会更加方便。”东电化电子(珠海)有限公司首席财务执行官及执行副总裁马爱平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该公司进口的产品基本上全部通过大桥(运输),经大桥出口的产品比重也在增加。
目前,珠海以港珠澳大桥延长线为轴,自东至西布局建设大桥口岸跨境电商作业场所、粤港澳物流园、空港智慧物流园、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等重要载体,做好珠港物流合作支撑。截至今年9月底,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达7187.5亿元。目前,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口货物收发地已实现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市场涉及国家(地区)从2018年的105个增加至230余个。
叶桂平建议,珠海应该在新发展格局中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推动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连接澳门打造澳珠极点,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珠海要不断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打造辐射粤西、连接内地大西南地区、促进国家东西部协作的经贸新通道,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