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举办的“2023第三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省大冶市召开。会上,“武江区重阳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示范村案例”成功入选“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基层、社会组织、企业)”,为武江增添又一国字号荣誉。

  此次“典型案例”由《小康》杂志社面向全国各地征集,经专家评审组对提交案例择优评选产生,这是对武江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选树培育省级典型村建设经验的肯定,更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据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原“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是中国民生第一论坛。“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是全面小康进程的观察家与发布者,是政府、学者与实践者最佳对话平台,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以“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论坛,是社会各界把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探寻发展模式、树立地区形象的交流与展示平台,集权威性、学术性、互动性和多元化于一体,高规格、大规模、影响广泛。

  今年以来,重阳镇持续发力,下好“百千万工程”先手棋,书写“冬忙”致富经,奏响“强镇、兴村、富民”的乡村振兴奋进曲。

  在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落地落实过程中,重阳镇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化规划引领,完善镇村规划编制,谋深谋实各村具体项目,找准各自赛道,推动镇村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不断壮大镇域经济。

  “我镇全力将大夫前村打造成经济强村,以农业产业化理念推动三产融合,谋划推进‘蔬菜、柠檬、稻油轮作、生态养殖、油茶’等五个千亩农业产业,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致富。”重阳镇党委书记李佳月说道。

  此外,重阳镇还利用大夫前村的闲置林地,多方面协调流转林地900余亩,引进深圳泰清农业科技建成柠檬种植基地,推动蚕桑养殖基地项目快速发展,将带动村经联社及组经合社每年增收各1万元土地流转附加收益。大夫前村的“绿水青山”不断“淌金流银”,村民腰包也增加了“真金白银”。

  近年来,重阳镇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强镇富村公司/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镇党委以打造小手工业强村为目标,成立土地流转临时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仓库厂棚、房屋70多处11500平方米。并创新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积极对接外出东莞、义乌创业成功的乡贤欧建辉、曾玉红等民营企业主,合作建成了8000多平方米建成乡村振兴车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目前大夫前村建成美妆产品、手机套等乡村振兴车间5个,总产值达700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在家务工约300户、在家门口就业500多人,村集体每年土地入股固定分红收益增加12万元,带动每户平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都共同参与乡村振兴车间生产经营,形成了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重阳镇积极参与武江区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打擂比武”活动,号召各村投工投劳,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优化社会治理,出台人居环境红黑榜制度,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评选,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弘扬乡土文化,将非遗文化“舞春牛”、民俗文化张氏祠堂、蔬菜大棚农科体验、野外拓展基地等深度融合,打造农文旅体深度融合的新型体验模式,做好“旅游+”文章。村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红利,乡村治理的文明风气也滋润着村庄,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文| 记者欧阳志强通讯员陈励